【人物】「Just Do It」背後的男人 NIKE經典金句創作者 Wieden 享壽 77 歲

發表於 2022/11/02 4,998 次點閱 1 人收藏 2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如果你是一位 NIKE 迷,那麼你一定聽過這麼一句 Slogan:「Just Do it!」而這金句的幕後推手就是 Dan Wieden,他是一家名為 Wieden+Kennedy 廣告公司的創始人,也正是這句金句讓 NIKE 一躍成為了運動界的龍頭,而就在 9/30 他去世於波特蘭的家中享年 77 歲;該公司證實了 Dan Wieden 的過世的消息,並且表示是因為阿茲海默症的併發症導致。

圖/WSJ

「Just Do It」三個單字,八個字母的標語,連同 NIKE 的經典 Swoosh 標誌,都被認為是廣告史上最成功且最知名的標誌一,當時 NIKE 正處於苦苦掙扎的時期,adidas 與 Reebok 等品牌壓的 NIKE 喘不過氣,而這時 Dan Wieden 的這個廣告成為了 NIKE 的光,他用廣告將 1980 年代的年輕人推向了健身熱潮。

圖/NPR

Dan Wieden 究竟是何許人物?其實他並不是原本就對於廣告行業有興趣,他原本是期望自己能夠成為一位劇作家,之後勉為其難的進入廣告行業,他與一位商業夥伴 David Kennedy 在閱讀了一本名為《如何創辦廣告公司》的書後,兩人達成了共識合夥開了一家廣告公司。

聽起來相當不可思議,兩人也的確讓人摸不著頭緒,非常有個性的在 1982 年的 4/1 日(愚人節)時成立了,就是如此鬧劇的風格卻成為了他們的標誌,他們在公司中備妥啤酒,甚至公司內有一個籃球場,他們旨在讓工作就像是在玩耍。

圖/Pinterest

兩人敢在波特蘭這個小城市拓展國際業務本身就是一場豪賭,要知道多數的廣告公司都設立在紐約、洛杉磯、芝加哥等大城,Wieden 先生回憶道:「我想應該是沒有一個腦子正常的人會在俄勒岡州波特蘭設立一家廣告公司。」

當時 NIKE 正在逐步發展,擁有地緣關係的兩家公司自然也搭上了線,儘管 Wieden 幾乎不熱愛運動,甚至可以說對運動相關的概念是一竅不通,他曾經穿著一條牛仔褲進行慢跑,自然下場就是「燒當」。然而,Phil Knight 在與他們兩人見面後,這樣介紹了自己:「我是 Phil Knight,我討厭廣告。」不過就是這句話,讓 Wieden 發現他與 Phil Knight 的共通點,那就是他們都有著極為叛逆的叛逆精神。

Phil Knight 曾說:「只要有足夠的人喜歡你,那麼多少人討厭你就並不重要了。」 圖/NIKE

就在 Wieden+Kennedy 第二年為本田(HONDA)製作廣告,其以當時的六十年代搖滾傳奇「地下絲絨」樂團中的吉他手兼主唱 Lou Reed 為主角拍攝了一支廣告,這支廣告雖然沒有為本田帶來大量的業績成長,但卻給了「討厭廣告」的 Phil Knight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Knight 也開始對 Wieden+Kennedy 進行投資,期間 Wieden 與他的創意團隊一同為 NIKE 拍攝了不同類型的運動及鞋款廣告,但他們認為這些廣告還需要一個統一的口號將這些聯繫在一起,於是這一個金句「Just Do It」就此誕生了。


提到這句經典 Slogan ,多年後 Wieden 先生也提到這個靈感是來自 Norman Mailer 1979 年所寫的一部關於罪犯  Gary Gilmore 的犯罪紀實書籍《劊子手之歌》,Gary Gilmore 在 1977 年被處決時的最後一句遺言,就是:「Let's Do It」而也正是這段話讓 Wieden 印象深刻,他拿起他的筆記本,在上面塗了又寫,他認為「Do it」 這個詞句有種巨大的力量,於是他為了更強調這股力量,加上了「Just」,才打造了這個金句。

圖/WBUR

而「Just Do It」這個標語快速進入了流行文化,變且成為了該時代的精神標語,它意在代表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敢於在賽場內外冒險,甚至有人因為這一句標語,選擇了自己以往不敢去過的生活。

這也幫助 NIKE 帶來巨大的成功,在接下來的數十年裡,NIKE 的銷售額飛躍的增長。而 Dan Wieden 與他的團隊絕對功不可沒,目前全球 Wieden+Kennedy 共有 8 個辦公室,並且擁有 1,500 名員工,他們的客戶從麥當勞、可口可樂、ESPN、UNIQLO 等各大公司皆有合作。

Wieden+Kennedy 的高級主管 Karl Lieberman 表示:「Wieden+Kennedy 之所以能夠成功且維持長時間的原因是 Wieden 並沒有建立一個廣告公司,他是建立了一種文化!好奇、衝勁、熱情好客、叛逆,這是一個在很多方面都反映他個性的地方。」

Wieden 在《Creative Review》雜誌中,為他們寫下了這條建議:「聽著,如果你正在追求『卓越』,那麼我建議你告訴你的左腦可以休息一下,並且允許讓你的右腦讓所有事情崩潰,我是認真的,你必須允許混亂與理性共存,培養與焦慮的關係,而這些都會讓你具有不可預測性,我們的目標從來不是步調一致的前進,卓越不是一種公式,而是一場偉大的實驗。這不是數學邏輯公式,而是一場爵士樂。」


如果你還不敢踏出自己的舒適圈,不敢追求自己的目標,不妨大聲的說出「Just Do It」大膽去追求你的目標與夢想吧!





責任編輯:Ian


*話題故事,盡在運動筆記

往下滑看下一篇

抵達終點!沒有更多文章了!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